十大虛擬貨幣排名:
你知道全球十大虛擬貨幣是什麼嗎?下面幣情報小編為你帶來最新全球十大虛擬貨幣排名。
NO 10 NEM
新經幣(New Economy Movement, NEM),是一種點對點虛擬貨幣。2015年初發布,源代碼由Java編寫並100%屬於原創。
NEM 廣泛發佈於人群中,其塊鏈採用了全新發明的基於重要性證明POI的同步解決方案。
NEM特徵也包括:完整的點對點安全系統加密信息系統和基於Eigentrust++算法的聲望系統。
NEM把一種新的突破性的技術引入加密貨幣世界,稱之為POI算法(重要性證明)NEM包含一套基於Eigentrust++的節點聲望系統並利用了集成到塊鏈中的多簽技術,基於這些手段能最大程度地保障系統安全。其他特性還包括加密信息傳輸以及一種可擴展的設計,該設計使得基於NEM平台的客戶端應用可以充分地獲得NEM先進塊鏈技術所帶來的種種優勢。
NO 9 狗幣
Dogecoin,有人稱作“狗狗幣/狗幣”,誕生於2013年12月8日,基於Scrypt 算法,是國際上用戶數僅次於比特幣的第二大虛擬貨幣。數字貨幣是民間發起的全球通用貨幣,不屬於某個國家,是屬於全人類,具有全球轉帳速度快的優點,如幾秒內就可以把錢由國內匯到美國,且費用低廉,並且總量不會像法幣一樣隨意增發,總量相對穩定。
NO 8 門羅幣
門羅幣的挖礦算法要精良得多。它並不依賴於ASIC,使用任何CPU或GPU都可以完成,這就意味著即使普通的計算機用戶也能夠參與到門羅比挖礦中來。普通用戶甚至可以利用剩餘的計算機能力來挖礦,比如,你在玩著電腦遊戲或者看著視頻的時候就能順便賺一筆小額的外快。
NO 7 STEEM
Steem是為Steemit平台提供動力的數字貨幣,即一個激勵式區塊鏈社交媒體平台,用戶可以分享信息、視頻、觀點、照片等。用戶可以像創建其他社交媒體平台一樣在Steemit上創建和管理內容,並獲得Steem作為獎勵。
Steem是第一個為無數社區貢獻者創建精確、透明的代幣獎勵平台,代幣STEEM是Steem區塊鏈上的基本賬戶單位。
名STEEM,這個項目可以說是構思很大的,建立自己在區塊鏈上的社區平台,想要超越國際NO.1 FACEBOOK。作為多媒體的社交平台,最國際上還是非常有市場的,很少見到那個外國人沒有FACEBOOK賬號或TW賬號的,就好像國人沒有QQ或者微信賬號一樣。
NO 6 瑞波幣
瑞波幣是Ripple網絡的基礎貨幣,它可以在整個ripple網絡中流通,總數量為1000億,並且隨著交易的增多而逐漸減少,瑞波幣的運營公司為Ripple Labs(其前身為OpenCoin)。
瑞波幣是ripple系統中唯一的通用貨幣,其不同於ripple系統中的其他貨幣,其他貨幣比如CNY、USD不能跨網關提現的,換句話說,A網關發行的CNY只能在A網關提現,若想在B網關提現,必須通過ripple系統的掛單功能轉化為B網關的CNY才可以到B網關提現。而瑞波幣完全沒有這方面的限制,它在ripple系統內是通用的。
NO 5 ICO
ICO是一種區塊鏈行業術語,是一種為加密數字貨幣/區塊鏈項目籌措資金的常用方式,早期參與者可以從中獲得初始產生的加密數字貨幣作為回報。由於代幣[3]具有市場價值,可以兌換成法幣,從而支持項目的開發成本。ICO所發行的代幣,可以基於不同的區塊鏈。常見的是基於以太坊(ETH)和比特股(BTS)區塊鏈發行,由區塊鏈提供記賬服務和價值共識,實現全球發行和流通。
ICO是Initial Coin Offering的簡稱,顧名思義,是以初始產生的數字加密貨幣作為回報的一種籌措資金的方式。ICO改編自證券界的Initial Public Offering(首次公開發行)一詞。就本質上而言,ICO也是一種’公開發行’,只是把所發行的標的物由證券變成了數字加密貨幣。
NO 4 EOS
Enterprise Operation System,即為商用分佈式應用設計的一款區塊鏈操作系統。目前區塊鏈世界有以下幾個痛點沒有解決:難以擴展(如Bitcoin擴容之爭)、代價昂貴(以太坊智能合約執行的每一步都需要支付費用,隨著交易量的增加,交易費相應增加)、缺乏互操作性(在區塊鏈上開發dApp不是很容易,需要自己寫很多模塊)等等。EOS是EOS.IO軟件引入的一種新的區塊鏈架構,旨在實現分佈式應用的性能擴展。注意,它並不是像比特幣和以太坊那樣是貨幣,而是基於EOS.IO軟件項目之上發布的代幣。
EOS 為區塊鏈奇才BM (Daniel Larimer)領導開發的類似操作系統的區塊鏈架構平台,旨在實現分佈式應用的性能擴展。EOS 提供帳戶,身份驗證,數據庫,異步通信以及在數以百計的CPU或群集上的程序調度。該技術的最終形式是一個區塊鏈體系架構,該區塊鏈每秒可以支持數百萬個交易,同時普通用戶無需支付使用費用。EOS是為EOS.io區塊鏈系統發布的基於以太坊的代幣。EOS.io項目由block.one的CTO Dan Larimer主導,目標是建立一個橫向和縱向都高度規模化的區塊鏈操作系統,提供各種必要的功能和超高的處理能力,讓開發者可以將注意力集中在業務層。
NO 3 萊特幣
萊特幣Litecoin(簡寫:LTC,貨幣符號:)是一種基於“點對點”(peer-to-peer)技術的網絡貨幣,也是MIT/X11許可下的一個開源軟件項目。它可以幫助用戶即時付款給世界上任何一個人。
萊特幣受到了比特幣(BTC)的啟發,並且在技術上具有相同的實現原理,萊特幣的創造和轉讓基於一種開源的加密協議,不受到任何中央機構的管理。萊特幣旨在改進比特幣,與其相比,萊特幣具有三種顯著差異。第一,萊特幣網絡每2.5分鐘(而不是10分鐘)就可以處理一個塊,因此可以提供更快的交易確認。第二,萊特幣網絡預期產出8400萬個萊特幣,是比特幣網絡發行貨幣量的四倍之多。第三,萊特幣在其工作量證明算法中使用了由Colin Percival首次提出的scrypt加密算法,這使得相比於比特幣,在普通計算機上進行萊特幣挖掘更為容易。每一個萊特幣被分成100,000,000個更小的單位,通過八位小數來界定。
NO 2 以太坊
以太坊(Ethereum)並不是一個機構,而是一款能夠在區塊鏈上實現智能合約、開源的底層系統,以太坊從誕生到2017年5月,短短3年半時間,全球已有200多個以太坊應用誕生。以太坊是一個平台和一種編程語言,使開發人員能夠建立和發布下一代分佈式應用。以太坊可以用來編程,分散,擔保和交易任何事物:投票,域名,金融交易所,眾籌,公司管理, 合同和大部分的協議,知識產權,還有得益於硬件集成的智能資產。
NO 1比特幣
比特幣(BitCoin)的概念最初由中本聰在2009年提出,根據中本聰的思路設計發布的開源軟件以及建構其上的P2P網絡。比特幣是一種P2P形式的數字貨幣。點對點的傳輸意味著一個去中心化的支付系統。
與大多數貨幣不同,比特幣不依靠特定貨幣機構發行,它依據特定算法,通過大量的計算產生,比特幣經濟使用整個P2P網絡中眾多節點構成的分佈式數據庫來確認並記錄所有的交易行為,並使用密碼學的設計來確保貨幣流通各個環節安全性。P2P的去中心化特性與算法本身可以確保無法通過大量製造比特幣來人為操控幣值。基於密碼學的設計可以使比特幣只能被真實的擁有者轉移或支付。這同樣確保了貨幣所有權與流通交易的匿名性。比特幣與其他虛擬貨幣最大的不同,是其總數量非常有限,具有極強的稀缺性。該貨幣系統曾在4年內只有不超過1050萬個,之後的總數量將被永久限制在2100萬個。
比特幣可以用來兌現,可以兌換成大多數國家的貨幣。使用者可以用比特幣購買一些虛擬物品,比如網絡遊戲當中的衣服、帽子、裝備等,只要有人接受,也可以使用比特幣購買現實生活當中的物品。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