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約交易是什麼?一文讀懂什麼是合約交易

合約交易在2013年就出現在幣圈,只不過當時幣圈只有少數投資者信奉,隨著比特幣的興起,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對虛擬貨幣產生興趣,這也使得合約交易近幾年隨之興起,不過幣圈新手對合約交易可以說一竅不通,但是又聽聞很多投資者通過合約交易賺到了不少錢,想要投資,但因為連合約交易是什麼都不知道,更何況操作合約交易呢?

什麼是合約交易

合約交易是指買賣雙方對約定未來某個時間按指定價格接收一定數量的某種資產的協議進行交易。

合約交易的買賣對像是由交易所統一制定的標準化合約,交易所規定了其商品種類,交易時間,數量等標準化信息。合約代表了買賣雙方所擁有的權利和義務。

簡單點說就是:現在約好未來某個時間地點交易一定數量的某種商品。

合約交易是一種金融衍生品,它是相對於現貨市場的交易,用戶可以在期貨合約交易中通過判斷漲跌,選擇買入做多或者賣出做空合約,來獲得價格上漲或者下跌帶來的收益。

按照交割方式的不同可以將合約分為永續合約和定期合約。

兩者間的主要區別就是定期合約有固定交割日,而永續合約沒有。其中定期合約按照交割時間的不同分為三類:當週合約、次週合約和季度合約。

那麼現貨交易和期貨交易有什麼不同?一般來說,現貨交易就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我們在交易平台買入或是賣出Token,都屬於現貨交易。“期貨”是相對於“現貨”而言的。期貨交易,顧名思義,就是這個交易發生在未來(遠期)。

舉個例子:假設張三是一名比特幣礦工,每個月能挖出10枚比特幣。最近比特幣價格迅速飆升,張三雖然很高興,但也擔心未來一個月價格還會跌回去,因為離2020年比特幣挖礦獎勵減半還遠著,猜測牛市不會這麼快到來。

張三的朋友李四則是樂觀派,認為牛市已經啟動了,未來一個月的價格會更高。於是,張三和李四約定,以現在¥54000 的價格,在6月30日將6月份挖出來的10枚比特幣全部賣給李四。

張三和李四之間的交易,就屬於期貨交易。在這個例子中,交易發生在未來(6月30日),成交價格(¥54000)是事先約定的,交易的是實物(比特幣)。

所以,一筆期貨交易,至少包括:發生在未來的交易時間(稱為“交割時間”),價格(稱為“交割價格”),以及交易物(稱為“標的”)。

在這個例子中,交易的比特幣雖然從形態上看是“虛擬的”,但還是屬於“實物交割”,因為最後李四會拿到貨真價實的比特幣。在實物交割的期貨交易中,賣方是需要真正持有實物的(張三需要有比特幣)。

期貨交易中的標的,也可以不是實物,而是某些指數,比如比特幣的價格指數。美國的芝商所(CME)和芝加所(CBOE)推出的比特幣期貨,標的就是比特幣價格指數,而不是貨真價實的比特幣,所以不屬於實物交割。業內很多人士特別期待的Bakkt,到時候推出的比特幣期貨是實物交割,即貨真價實的比特幣。

數字貨幣合約交易的作用:

1、套期保值,對沖風險的作用。

目前合約主要可以給用戶起到兩個作用,以小博大和對沖風險。以小博大方便理解,即通過槓桿來放大收益,而採取合約進行風險對沖的人群大多以礦工為主,風險對沖的原理如下:

如果BTC的價格上漲,那麼期貨會虧,BTC的數量會變少,總價值基本不變。

如果BTC的價格下跌,那麼期貨會賺,BTC的數量會變多,總價值仍然不變。

在期貨市場買賣和現貨品種、數量相同,但是方向卻相反的期貨合約。用一個市場的盈利來彌補另外一個市場的虧損,來規避價格風險。期貨的價格受現貨價格和經濟因素共同製約,有交割機制的存在,長期來看期貨和現貨價格具有一致性。

除此之外,有了合約,就會使得價格在單邊上漲或下跌時,會有一個相反的力量將價格推回到一個相對理想的狀態,管控現貨市場價格,使其短期不理性價格回歸理性。

2、增加資產的流動性,有利於機構更多投資者進入。

由於很多機構投資者無法直接投資比特幣,大交易所推出衍生品讓這類投資者擁有了進入比特幣市場的渠道。

研究機構Autonomous Next數據顯示,2017年10月,投資比特幣等數字貨幣的基金已經達到了124家,基金持有的數字貨幣資產總計價值23億美元。截止目前,基金數量已經超過500家,管理資產100-150億美元。迅速壯大的基金公司及投資機構,進一步降低了投資門檻,增加各種虛擬資產流動性。

3、拓展交易方式,爭奪比特幣的定價權。

合約交易使得虛擬資產交易策略多樣化,即可做空也可做多。同時,現貨市場和合約市場還會相互導流,使得整個數字貨幣市場的體量增大。

它的期貨交易衍生品交易量遠遠高於黃金實物的交易量。那些在現貨市場中難以取得優勢的機構投資者,可以通過主導衍生品市場來反作用於現貨市場。

發表迴響

Btc_tw .All rights reserved

.

Up ↑